放假的時候回家去度週末,順便幫家裡做了換季打掃。不經意,我發現祖母身上的鐵灰襯衫和西裝褲有些眼熟,一問之下才知道她接手了我過去的舊衣。看到自己的舊衣能在祖母巧手下變成她的新衣,我當然樂見其成,不過,我也不禁回想,這些「老派」的衣服是哪來的?

思緒翻飛十年,我想起這些衣服絕大多數,是我剛出社會第一、二年所買的;有些甚至陪我征戰了不少面試場合,堪稱一流的「戰鬥服」。只是,彼時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孩,怎麼會在各式套裝配襯衫、針織小外套、寬版褲裡團團轉?身上顏色不是黑白灰,就是藏青與深褐。

現在回想起來,我想,當時的我也許正因太過年輕,所以我渴望的是專業與成熟的一面,於是,把自己裝進這些正經八百的衣服,似乎是最安全也最有效的作法。且說,無數的職場教戰守則與時尚雜誌新鮮人話題,都教我們一定該有一件白襯衫、黑窄裙、低跟包鞋,不是嗎?

我不能否認在面試時穿得「安全」(或者應該說乏味)一點,確實能讓你在當下一片牛仔褲、夾腳拖鞋到處跑的「隨性潮」中脫穎而出,因為正式的穿著即便嚴肅,對面試官來說,都是一份尊重

        但是,當你接到正式錄取的電話,開始加入一個全新的企業大家庭之後,還真的有必要天天以「專業穿著」掛帥嗎?答案就未必了。



穿得「適性」比專業更重要

        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,在職場上穿著過於時髦隨便,無疑是犯了大忌。但是,你一定想不到,我有個朋友曾因為每天上班都穿套裝,比她的主管看起來更嚴肅有霸氣,因而被認定「不在乎職場倫理」,最後被刁難逼退。由此可見,在台灣這個產業多元、職場文化堪稱活潑的環境,與其遵循「職場聖經」的教條,倒不如自己機伶一點,多注意其中的「眉眉角角」。

在我的SOHO生涯,經歷了無數次面試、會議、短暫進公司以專案型式共事的經驗,我發現一件很微妙的事;穿得正經專業或者時髦隨性,其實都不能為你創造絕對的優勢,重點在於,你要如何掌握「適性」問題;讓自己在一個團隊中顯得特別亮眼或格格不入,就是一種失禮。 

每一間公司會因為所屬產業的不同,擁有自己的穿衣文化與風格,因此,只要多花一點時間觀察,大概就能抓到基本的原則。

有一間我常常要去開會的網路公司,穿衣風格都非常舒適、輕鬆,男員工(應該是以工程師)看起來都像去巷口買菸、或者要去逛光華商場;女性則是柔軟的長版T恤配七分褲,充滿了在自家客廳看電視的味道,或者穿著以牛仔褲搭格子衫的「散步裝」。所以,當我前往這間公司報到時,我往往都素臉戴著眼鏡,入境隨俗的穿簡單上衣配牛仔褲和步鞋就出發。

另外一間有投資媒體業的外商公司,則是每個員工看起來都像從時尚雜誌走出來的一樣。因此,當我必須出席他們的會議時,我總是得穿上深色的西裝外套,把基本的妝容化好、蹬上至少一吋半的高跟鞋,才能安心的走入那扇擦得晶亮的玻璃門。

有一次,我不巧下午才去外商公司開會,晚上又得到網路公司開會,中間相隔的時間不夠我回家換衣服。結果,穿著套裝化全妝進網路公司的那晚,共事伙伴每個人都對我感到很詫異,頻頻詢問我今天去哪裡?或者會後有什麼活動?讓我不自在極了。


聰明人,別在制服上做文章

        長年這樣奔走在各個文化迥異的公司,其實讓我收穫良多,也養成了「看場合穿衣服」的習慣。我常開玩笑說,我家的大樓管理員,只要看我以什麼模樣出門,就可以判斷我大概幾點才會回來,決定要不要急著告訴我,有領掛號信要領的事。

曾有人問過我,這樣配合他人的穿衣方式,會不會讓我迷失了自我的風格?我思考了一下,覺得這並不是問題。因為,我所配合的是一種穿衣文化與態度,不是細節的顏色、款式、質料;因此,在衣飾選擇上我仍有許多自主的空間,不至於會風格迷失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,提到了個人風格,就不得不提醒一下在職場上有「制服制度」的姐妹們。我知道身處二十一世紀,我們越來越崇尚個人主義,也不斷強調要擁有個人風格與特色,不過,聰明人不僅要有同中求異的品味;更該有異中求同的智慧。因此,如果你身處一個必須穿制服上下班的職場,無論如何都請注意展現自我的分寸。

        有位朋友告訴我,她曾經前往一間知名的旅遊集團處理公事,在等待的空檔她發現一整排身著制服的櫃台小姐,有一位特別「顯眼」,因為,她披在身上的個人外套,是十分誇張華麗的皮草。也許,對那位小姐來說,這是一種展示自我的方式,或者她真的很喜歡這件外套,所以並沒有想太多。只是,連我們只是個外人都會覺得這樣不夠得體了,那她的主管又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?

        有句話說得好:「佛要金裝,人要衣裝」但是,想要讓金裝與衣裝發揮得恰到好處,不外乎你還要「會假裝」;當然,你也可以堅持衣服穿在自己身上,不管別人怎麼想,自己高興就好,不過,若是你曾經不明究理的在職場上遇見不適切的關注或是冷落,也許,你該趁著上廁所的時間,透過那一大面鏡子看看你和同事之間,到底差在哪一「裝」。


BOX

交情建立的成敗,皆在服裝品味;稱讚一個人的服裝,是拉攏他的最快方法。同樣的,批評他的衣著,在非信任與授權的情況下干涉對方的採購內容,也是最快得罪一個人的方法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本文收錄於《女人變有錢夏季號
201012期》由貓眼娜娜著,歡迎轉載,但請標明出處,謝謝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娜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